国防军之眼:二战中的德军空地协同侦察机

本文摘自[英]斯蒂芬·哈特著,小小冰人译【战争事典075】《二战德军武器图解百科》

空运—这张照片拍摄于北非战局期间,着陆的菲泽勒Fi-156(右)运来一名伤员,伤员随即送上停在一旁的容克斯Ju 52(左)。两架飞机的机身上都清楚地涂有红十字标志。

菲泽勒Fi 156“鹳”是一款小型上置机翼单发单翼飞机,用于部队联络和战术侦察任务。这种飞机的短距离起降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它只需要25米着陆距离,起飞距离也只需要50米。Fi 156的机翼可以折叠,因此,一辆标准型军用拖车就能运送这架飞机。

乘员2人的Fi 156,搭载一台阿格斯As 10倒置式V8发动机,这台最大输出功率179千瓦的发动机安装在机鼻部。凭借这台发动机,“鹳”的最大航速175千米/小时,最大航程380千米。它的失速速度低得让人难以置信,只有50千米/小时,因而能在战场上空翱翔,这是“鹳”赖以成名的技能。“鹳”只配备1挺MG 15机枪,由面朝后方的射手操作,硕大的驾驶舱内,射手坐在飞行员身后。

涂装热带配色的Fi 156—这架菲泽勒Fi 156 C-3热带型隶属非洲军,代表所属中队的黑色字母K涂在垂直的白色战区识别带上,整架飞机涂上了沙漠伪装色。

1937—1942年年间,位于卡塞尔、布德维斯(波西米亚)、皮托(法国)的几家工厂生产了2905架“鹳”式飞机,其中1230架是主要的变款C-3,还有286架C-1,239架C-2。级别较高的地面部队指挥官往往把“鹳”作为自己的侦察机使用。这具多功能平台还可以执行多种不同的战术任务,例如充当空中救护车,或往敌军防线月,德军突击队把意大利前独裁者墨索里尼从大萨索山监狱救出,“鹳”式飞机参加了这场著名的行动。

亨舍尔Hs 126是一款双座侦察、观测单翼机,1938年列装德国空军,直到1941年才停产。这款飞机是从较早的Hs 122A侦察机发展而来。Hs 126安装有高高的伞翼,伞翼下方,飞行员坐在有防护的驾驶舱内,他身后的观察员/射手面朝后方坐在驾驶舱敞开的部分。Hs 126搭载一台布拉莫323九缸星型发动机,最大航速约为356千米/小时,它还具备出色的短距离起降能力。安装武器后,Hs 126有1挺朝前方射击的7.92毫米MG 17机枪,由飞行员操纵,另一挺活动式7.92毫米MG 15机枪由射手操纵,还可以携带150千克重的炸弹。西班牙内战期间,Hs 126跟随秃鹰军团首度参战,随后大量用于1939年的波兰战局和1940年的西方战局。但到1942年,更具效用的Fi 156“鹳”和Fw 189“雕鸮”很大程度上取代了Hs 126。此后,Hs 126越来越多地用作滑翔机牵引平台。

Hs 126 B-1—这架Hs 126 B-1涂上了白色冬季伪装,在东线月期间执行侦察和牵引滑翔机的任务。

这款飞机执行过的任务,最著名的一次发生在1943 年9 月12 日,10 架Hs126 各自拖曳1 架DFS 230 滑翔机飞赴意大利大萨索山。这些滑翔机载有103 名德军突击队员,他们解救了囚禁中的墨索里尼,这位独裁者随后乘坐菲泽勒“鹳”式飞机平安离开。

福克- 武尔夫Fw189“雕鸮”采用两根从机翼沿中心线两侧向后伸展的纵向尾撑,小小的中央吊舱式机身配有硕大的360 度全景驾驶舱。

这款三座短程战术侦察机的原型机于1938年首飞,德国重点生产的改款机型是Fw 189 A-1(于1940年列装德国空军)。至1944年,德国位于不来梅、波尔多和布拉格的三家工厂生产了大约864架“雕鸮”。这款飞机可以安装照相机。此外,由于它与陆军协同行动,执行侦察任务,陆军人员很快给它起了个绰号—“飞行的眼睛”。

Fw 189 A-1—两架Fw 189 A-1 :(上图)1943 年年初,这架标有“V7+1E”的飞机隶属东线 侦察机大队;(下图)1943 年的乌克兰,通过飞机发动机上的“红魔鬼”标志识别,这架飞机隶属第11 侦察机大队第1 中队。

初期主要生产的型号是Fw 189 A-1,搭载两台最大输出功率342千瓦的阿格斯As 410风冷倒置式V12发动机,每根尾撑的前鼻部各装一台。A-1型装有2挺活动式7.92毫米MG 15机枪,以弹鼓供弹,翼根安装两挺MG 17机枪,还可以携带50千克重的炸弹。

FW 189七个稍事改进的子型号生产的数量较少,其中包括22架Fw 189 A-4轻型对地攻击机(配备2门双联装20毫米MG 151/20机炮),以及10架Fw 189 B-1五座训练机。1942年起生产的Fw 189 A-2,安装两挺弹链供弹的双联装7.92毫米MG 81Z机枪,而不是MG 15机枪。

Categories:

No Respons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