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18]大鼠7.22g/m3,每天8h吸入染毒,共20个月,未发现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改变。
4.致突变性[19]细胞遗传学分析:酿酒酵母菌200mmol管。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小鼠吸入12g/L。
1.无色易挥发易燃液体,微有香气。 丙酮能与水、乙醇、多元醇、酯、醚、酮、烃、卤代烃等极性和非极性溶剂相混溶,是一种典型的溶剂。除棕榈油等少数油类外,几乎所有的油脂都能溶解。并能溶解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酚醛、聚酯等多种树脂。对环氧树脂溶解能力较差,对聚乙烯、呋喃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等树脂不易溶解。虫胶、橡胶、沥青、石蜡等则难以溶解。本品属于微毒性,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对日光、酸碱不稳定。沸点低,挥发性大。
2.化学性质:丙酮是脂肪族酮类最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CH3)2C(OH)CN]。在还原剂作用下生成异丙醇与频哪酮。丙酮对氧化剂化较稳定。在室温以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碱性高锰酸钾或铬酸等强氧化剂氧化时,生成乙酸、甲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存在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后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胺、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热裂,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
3.易燃有毒物品,毒性中等。轻度中毒对眼及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重度中毒有晕厥、痉挛,尿中出现蛋白和红细胞等症状,小鼠暴露在丙酮蒸气①30~40mg/L、②150mg/L中2小时,结果:①呈侧卧的中毒症状;②致死。人体发生中毒时,应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重者送医院抢救。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00*10-6。操作现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
4.丙酮属低毒类,近似于乙醇。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吸入蒸气能引起头痛、眼花、呕吐等症状,空气中的嗅觉界限为3.80mg/m3。对眼、鼻、舌黏膜多次接触能引起炎症。蒸气浓度为9488mg/m3时,60分钟后就会呈现头痛、刺激支气管、昏迷不醒等中毒症状。嗅觉阈浓度1.2~2.44mg/m3。TJ 36-79规定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360mg/m3。
1.本品具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储存于阴凉干燥、良好通风处,远离热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质。所有容器都应放在地面上。但久贮和回收的丙酮常有酸性杂质存在,对金属有腐蚀性。
2.用200L(53USgal)铁桶包装,每桶净重160kg,铁桶内部应清洁、干燥。贮存于干燥、通风处,温度保持在35℃以下,装卸、运输时防止猛烈撞击,并防止日晒雨淋。按防火防爆化学品规定贮运。
3.储存注意事项[26]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丙酮的生产方法较多。古老的方法是用石灰中和木材干馏所得的木醋液,制成乙酸钙,再经热分解制得丙酮。工业上研究过的合成丙酮的方法有:
(4)液化天然气或石脑油氧化制丙酮(氧化产物还包括甲醛,乙酸,丁醇等);
(8)异丙苯法制丙酮,联产苯酚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经烃化制得异丙苯,再以空气氧化得到氢过氧化异丙苯,然后以硫酸或树脂分解,同时得到丙酮和苯酚;
(10)对甲基异丙基苯过氧化氢法生产对甲酚,副产丙酮;(11)二异丙苯法生产氢醌,副产丙酮。但工业上实际采用的方法并不很多。目前我国用粮食发酵的生产丙酮仍占较大比重。在合成法中异丙苯法是主要的。由含淀粉的农副产品发酵,制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三者的比例为丙酮:丁醇:乙醇=32:56:12至25:70:3(重量比).每生产1t丙酮,约耗用11t淀粉或60-66t废糖蜜。异丙苯法是丙酮生产路线中最经济的方法,同时得到苯酚。两者之比是,苯酚:丙酮=1:0.6(重量)。以苯酚计,10万t级装置每吨苯酚消耗丙烯(90%)590kg.
精制方法:由于制法不同,所含杂质也不同。主要杂质有水、醇、醛、醚以及微量的酸性物质等。精制时,一般用无水硫酸钙、碳酸钾、分子筛脱水后蒸馏即可。若要除去醛及其他还原性物质,可分批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回流,直至紫色不消失为止,再用无水硫酸钙或碳酸钾干燥后精馏;也可以用碱性硝酸银溶液与丙酮作用,过滤、干燥后蒸馏以除去有机杂质。欲得高纯度的丙酮,可将丙酮与亚硫酸氢钠作用,滤出生成的加成产物,洗涤后用碳酸钠溶液分解,无水碳酸钾干燥后蒸馏。也可以用碘化钠与丙酮反应,滤出结晶,加热即分解出纯丙酮。具体操作如下:
①在1000mL丙酮中,加入溶解有4g硝酸银的30mL水溶解和30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10分钟后过滤,用无水硫酸钙干燥后蒸馏。
②分批加入粉末状的高锰酸钾于丙酮中,加热回流至紫色不消失为止。再加入无水硫酸钙干燥,过滤后分馏。此法适于精制大量的丙酮。
③将100g粉状碘化钠加入440g沸腾的丙酮中,用冰盐冷却到-8℃,析出碘化钠与丙酮的加成物(NaI·3C3H6O)。过滤后移入蒸馏瓶内,稍一加热即分解出纯丙酮。碘化钠可以重复使用。
丙酮在酸或碱作用下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因此,要得到无水物比较困难。用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硅胶、氧化铝凝胶、硫酸钠、碳酸钾脱水时也能发生上述反应,故用无水硫酸钙或硫酸镁作干燥剂较好。
(11)工业品丙酮的主要杂质为水、醛、醇等多种有机物。可以先用灼烧过的碳酸钾、无水氯化钙或4A型分子筛脱水处理,然后加入12%的硝酸银溶液(每升丙酮加入34ml)再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每升丙酮加入30ml)。振荡充分后静置,过滤后所得滤液用无水硫酸钙脱水干燥;若含有还原性有机物杂质,可在丙酮中分批少量加入粉末状高锰酸钾,边加热边回流,直到生成的紫色不再褪色为止,将丙酮蒸出后脱水干燥。最后于常压下控制加热温度为65~70℃进行蒸。
N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