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动力电池的装机量随之快速攀升,从 2016 的 28.2GWh 增长至 2021 年的 154.5GWh,5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41%。
而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平均寿命为 6 年-7 年,据此可推算出,2017 年前后的国内首批大规模应用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在即将到来的 2023 年、2024 年,迎来第一波退役潮。
回收处置退役动力电池,能获得包含镍、钴、锰、锂等化学元素的金属氧化物,这些均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据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格林美的数据,相比于采购原矿,通过电池回收方式获取碳酸锂,成本要低 10%。
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处置,将成为一个重要商机。据光大证券预测,2030 年,包括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在内的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将会形成千亿元的大市场。目前,该行业已经吸引许多企业入局。数据显示,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国内电池回收企业的数量分别增加了 2.5 万家和 3.5 万家。
不过,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市场已经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据 36 氪,只有三成的废旧、退役动力电池流入正规回收处理企业,近七成废旧、退役动力电池落入二手商贩和小作坊手中,这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废旧或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依然具有较大价值,一般用于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
梯次利用,是指当动力电池性能下降到原来的 70%-80% 后,虽然不再符合新能源汽车使用标准,但是经拆解、测试、分类、重组,可用在对电池性能要求低的场合,如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拆解回收是指动力电池通过破碎、分选、萃取的手段,提炼出包含镍、钴、锰、锂等化学元素的金属氧化物,回归电池厂,作为动力电池生产原料,重新利用。
相较于梯次使用的技术壁垒高、行业利润偏低,拆解回收的利润更高。这是因为,近来年锂、镍、钴等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据“我的钢铁网”数据,12 月 26 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 54.7 万元 / 吨,此前的 11 月更是一度突破 60 万元 / 吨大关。与之对比,2021 年初,仅 5 万元左右 / 吨。
今年前三季度,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大多赚得盆满钵满。Wind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41 家动力电池回收概念股中,30 家实现营收大幅增长,21 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其中 12 家净利润增幅超 100%。
这也吸引了更多玩家加入进来,在 2021 年和 2022 年,国内电池回收企业的数量分别增加了 2.5 万家和 3.5 万家。甚至于,VC 和 PE 也也纷纷扎堆涌入这个赛道,如锂电回收企业金晟新能今年就完成了两轮融资,共吸引了 13 家投资机构参与。
一般情况下,动力电池退役后,会直接返还电池到车企。据工信部数据,目前我国 1.5 万个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信息中,属于车企的网点占比达到了 95% 以上。这些网点,一般都会将回收所得的动力电池销售给合规的下游电池处置企业,用于拆解回收或梯次利用。
不过,在动力电池回收的隐秘江湖里,数万家小作坊成为了线 氪,只有三成的废旧、退役动力电池流入正规回收企业,近七成废旧、退役电池落入二手商贩和小作坊手中。
原因在于,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增多,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废旧、退役动力电池供给严重供给不足,导致电池回收行业成为强卖方市场,直接抬高电池的回收成本。合规的电池处理企业环保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在竞争中并不占优势。而一些无资质、环保成本低的小作坊,可以用更高的价格“抢购”废旧和退役的动力电池。
综合《中国科学报》等媒体的调查,小作坊的废旧、退役电池来源,一部分是通过车企的废旧、退役电池拍卖会,价高者得;一部分是“黄牛”通过关系直接从车企购得;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电池厂的 B、C 品电池。
相较于正规动力电池处理企业,小作坊在动力电池处理的梯次使用和拆解回收阶段,都会产生隐患。
小作坊对退役电池进行梯次使用的“操作”,仅仅是简单加工,然后就将其包装成新电池流回市场,这造成了后续电池使用后患无穷。
小作坊拆解破碎废旧电池,提炼电池内部的钴、锂等,会造成浪费和污染。首先,在预处理环节,小作坊针对动力电池的拆解方式粗糙,主要通过人工和机械辅助的方式进行,效率较低,且精细度较差,容易混入铜、铝、塑料等杂质;在动力电池破碎方面,小作坊的多数破碎设备为矿山对辊破碎机改造而成,破碎精度差,破碎后粉末粒径方差较大。其次,在后期处理阶段,小作坊无力上马价格高昂的设备与化学试剂,只得通过物理方式处理,导致碳排放较高。
对于小作坊参与动力电池回收,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持否定看法。他表示,2013 年之前,国内铅酸电池回收行业就出现过严重问题,缺乏资质的小作坊非法回收铅酸电池,直接排放废弃酸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教训十分惨重。目前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铅酸电池,虽然污染弱一点,但是,若回收处置不当,也有可能重蹈当年铅酸电池覆辙,造成较大污染。
一块 20 克质量的手机电池,就能污染 1 平方公里土地长达 50 年,何况更大更重的汽车动力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含有镍、钴、锰等多种重金属,以及电解液,含氟有机物等,这些都存在较大的污染。
以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为例,这种溶质在空气环境中容易水解出五氟化磷、氟化氢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动植物都有强烈腐蚀作用,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污染,甚至灾难性后果。
同时,动力电池回收,经由不具备专业设备和技术的小作坊操作处理,还易酿成生产事故。
2021 年 1 月份,位于湖南宁乡的某动力电池处理企业,就因处理不当引发爆炸起火,致一死多伤。而据未来汽车日报的报道,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生意的二手贩子周道表示,危险和不稳定性存在于回收和处理的各个环节。他通过外包的第三方运货卡车来运送废旧动力电池,因货物积压,且无绝缘保护,就曾引发短路烧坏钢板,“差点烧毁了所有电池”。
目前看来,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领域的小作坊,生存环境不是很好,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若不转型为正规的第三方处理企业,未来有可能慢慢退出市场。
目前最常用的动力电池处理方法是湿法冶炼,这需要处理企业具备成熟的回收流水线,包括昂贵的设备以及各类化学试剂等,而小作坊不仅很难同时拥有设备及化学试剂资源,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从而流水线生产。
另外,相较于老一代电池,新型的三元电池、磷酸锂铁电池回收处理的技术难度增大,小作坊的技术很难达到。而且,小作坊的废旧动力电池另一来源 —— 电池厂的 B、C 品电池,因为电池厂技术进步,报废率降低,也在不断减少。
随着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走高,进入该行业的玩家数量快速增长。这些正规回收企业虽然灵活性不如小作坊,但。
N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