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是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契合“美好中国 幸福旅程”的主题,中国青年报社开启了又一年的“5·19青春云游记”。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行万里路,阅万卷书。在8个小时的直播中,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一起品味了“青春小店”的烟火气,更感受到一家“报社”迈入“青春元宇宙新文化业态”的探索与奋进。
今年5月19日是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中国青年报社在全媒体平台推出8个小时的直播节目“青春云游记”。当日,超过152.3万人次观看直播。3个平台设5个线亿。
这一天,“青春云游记”直播从中国青年报社打造的“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出发,了解电商直播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在博物馆和“园立方”品读天地人间;一键开启全国“青春小店”的创业故事和日常状态、揭秘一家报社紧贴全新技术的“青春元宇宙新文化业态”……
其间,4场“青年茶座”精彩纷呈,深度探讨了“乡村旅游红火,如何抓住致富机会”“除了行万里路,为什么还要多读书”“AI如何赋能青春小店”“年轻人怎样抓住青春元宇宙新风口”等线日,徐霞客在浙江宁海开启了万里征程。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中国当代徐霞客”寻访活动,十年来发掘出了一批积极践行徐霞客精神的个人和团队。
在“青耘中国”活动中,主播们通过直播电商的方式,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青耘中国”已开展6000余场活动,累计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
既要行万里路,又要读万卷书。浓郁的书香,悠长的书韵,贯穿“青春云游记”直播全程。
由中国青年报社和更读书社联合打造的海运仓更读·青年书店,也于5月19日正式开业,为这座城市新增一处具有青年特色的线下阅读空间。
当书店遇见青年文化,当一家报社“接地气”地践行服务青年理念、干实事,一间书店能承载怎样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
“青春云游记”的直播间所在地“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在2022年落户于北京中轴线上,同时也是中国青年报社与北京市东城区联合打造的“晨钟”文化工作站。近期,以这家书店为旗舰店的一系列中青特色线上线下互动小店(包括品牌合作店),一起成为中青报“青春元宇宙”新文化业态的一部分。
近期,《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天津等城市的30多家小店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这些小店发展韧性何在,又面临什么样的发展需求。这是中国青年报社开展学习贯彻主题教育的特色实践活动。
“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不仅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它还是全国若干“小店”的缩影。以这家书店为起点,中国青年报社打造的“青春小店”,将会成为一扇扇接触青年、了解青年的窗口。
一年前,“青春云游记”的“云游”直播,是在疫情困住人们远行脚步的情形下开展的。一年后,当限制被打破,“青春云游记”被赋予全新的含义,“云”意味着技术赋能。中国青年报社把握前沿技术高速发展的浪潮,构建青春元宇宙,打造一系列文化新业态,用新技术搭建更多平台服务各级团组织,回应青年需求。
直播中,“AI赋能青春小店计划”发布,为线上小店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基于元宇宙技术设计建设的“红旗渠精神云展厅”,同时嵌入数字人概念,可承载讲解红旗渠精神的一系列多媒体可视化内容,提供沉浸式学习新体验;升级后的“三生园立方”小程序场景探索功能和语音交互功能,将推出“自然教育资源有声地图”。
中青报·中青网新闻短视频栏目“青蜂侠”携手百度百家号推出的数字主持人“青小霞”,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岗;一支名为《青春影像,朝气蓬勃——中国青年报可视化创新青年影视文化》的视频,展现了中国青年报社多年来深耕影视赛道的产品和成果。
8小时的“青春云游记”,打造了一场从青春小店迈向青春元宇宙的旅程,谱写出了一张报纸在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从青年出发,游在广阔天地,借力云端技术,赋能线下“青春小店”,最终回归青年,服务广大青年。
点开“小店地图”,全国上千家青春小店正迸发出勃勃生机。一个个图标背后,是亿万城乡青年努力奋斗的模样。
“小店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让我离真实生活更近了。”大金鹅咖啡店店主之一信云裳说。咖啡店入驻北京前门街道“温暖的BaoBao青年书店”,店主是对90后情侣,他们怀揣对咖啡的高品质追求,试图打造一家咖啡俱乐部。
这家青年书店也是中国青年报社开的第一家小店。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中国青年报社在全媒体平台推出8个小时大型直播“青春云游记”,从这家小店,链接全国各地的青年,同时联合各方力量为青春小店赋能。
青年书店是中国青年报社探索“媒体+书店”的首次线下尝试。开张不久,就吸引了一些“青春小店”的店主来谈合作。
以线下青年书店为依托,中国青年报社推出了一系列“可视化直播”和“青年茶座”连线活动,并携手东城区委宣传部打造“晨钟”文化工作站,希望书店像李大钊先生曾经对《晨钟》寄望的那样,成为“青年之友”。
5月19日,中国青年报社还与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平台共建、实习就业、小店赋能、品牌宣传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汇聚整合各方资源支持青年小店发展和小店青年培养,打造统一的公益品牌;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提供“一刻钟服务圈”内青年小店的实习机会,帮助他们经受岗位锻炼,明确职业方向,不断提高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谈到小店,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画面,一个不大的门脸,和里面忙碌的身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项目主任杜艳艳说。
然而,真正开好一家小店并非易事。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区人力资源部经理姚梅介绍,百果园北京区的小店从业者大多是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外来务工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带领团队等管理经验需要不断提升。
杜艳艳在调研中发现,连锁小店普遍反映了人才供给和流动问题。她希望让同学们建立对小店工作的认知,“我们试图打造一个常态化机制,让学生在高校周围的小店实习实践,既能锻炼学生社会化能力,也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四川省成都市甘溪镇,一个小村庄却留住了许多年轻人。当“青春云游记”从青年书店直播间连线到明月村,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茶山竹海扑面而来,游客可来此采茶、挖笋、制陶、染布。
明月村的“呆住”民宿主理人罗欢是位90后姑娘,曾在大城市的酒店工作,如今回到家乡“呆住”了。罗欢笑着说,在这里,她有了自己喜欢的事业,也能够陪伴家人,“找到了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
小店也有大梦想。咖啡品牌Manner从上海市静安区几平方米的小店做到了全国连锁,成为许多小店的“大目标”。团上海市静安区委书记吴佳妮表示,团组织想找一些这样的行业大咖,比如Manner创始人、吉祥馄饨创始人等来作分享,指导年轻人以小店为基础,发挥优势,实现梦想。
最近,在南京浦口区烈士塔社区的小店。
N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