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核心业务之一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电池化学品,下游市场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全球均在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中国将发展新能源产业生态明确为国家战略,结合“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政策的实施,正全力支持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印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将长期获得政策的有利支持。欧洲市场同样在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2022年6月,欧洲议会正式通过了欧盟委员会的立法建议,从2035年开始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美国市场亦推出相关支持政策,2022年 8月,美国参议院签署《降低通货膨胀法》(IRA),该法案批准约3,74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能源支出,并且调整了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电动汽车购买税收抵免最高上限7,500美元的优惠延长到2023年底,取消了原先抵免措施中排除年销量超过20万辆电动车厂的限制等。
2022年上半年受经济下行、俄乌冲突等影响,短期消费端需求承压,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性受到影响,下半年随着国内需求快速复苏,销量增长,整体产销保持较强韧性。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 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5.6%。乘联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36%。根据MarkLines全球汽车产业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亚洲(不含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29.4万辆,同比增长90%;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242.4万辆,同比增长22%;北美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08.2万辆,同比增长55%。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继续保持较强发展韧性,带动锂电池出货量再创新高。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684.2GWh,同比增长 84.4%。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简称“GGII”)统计,2022年中国动力(600482)电池出货量达480GWh,同比增长超110%。国内外政策和企业共同发力,推进新能源动力市场发展,据EVtank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1.5TWh。
储能电池是利用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转换实现电能的存储和输出。在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背景下,风力、水力的储能系统需求大幅增长,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受地理条件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可灵活运用于电力系统各环节及其他各类场景中,逐渐成为储能新增装机的主流。未来随着锂电池产业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发展前景广阔。根据EVTank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159GWh,同比增长140%。根据GGII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30GWh,同比增速达170%。从出货产品应用看,电力储能仍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70%,户用储能和便携式储能表现超乎预期,通信储能市场占比相对平稳。GGII预计2023年一二线品牌的储能电芯仍将处于相对紧俏的状态,至2025年全球储能锂电池的出货量将超500GWh。
消费类电池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起步较早,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数码类电子产品领域,此外,还涵盖智能表计、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穿戴和电动工具等领域。
2022年的经济下行和俄乌冲突带来的全球通胀,对消费电子的供给端、物流端及需求端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全球手机和平板市场低迷,保有量见顶,换机周期延长,出货量下降。根据EVTank数据,2022年全球消费类电池出货量114GWh,同比下降9%。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在电池中起到传导离子的作用,被称作锂离子电池的“血液”,是其核心材料。随着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快速上升。根据ICC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全球电解液总产量为101.78万吨,同比增长80.7%,中国电解液总产量为86.75万吨,同比增长78.4%。该机构预计2023年中国国内电解液总产量约119.7万吨,全球电解液总产量约140.5万吨,同比增速将超过35%。
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和规模的日益扩大,未来新能源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作为锂电池核心材料之一,市场空间巨大,头部企业凭借产业链、成本、规模及技术优势,其市场份额和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公司通过自主开发、产学研合作和上下游协同等方式,开展产品与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前沿研究持续培育公司未来新的增长点。公司已初步完成在溶剂和添加剂等方面的产业链布局,在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的同时亦能有效降低成本。
公司通过与行业重点客户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巩固和拓展现有业务的广度和深度,截至2022年12月,公司电池化学品国内已有7个生产基地实现交付保障,在就近服务客户的同时,增强了客户粘性,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公司在研发能力、产品品质、产业链布局、客户结构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电池化学品领域,公司是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业务的主要可比公司有天赐材料(002709)和瑞泰新材(301238)。天赐材料(证券代码:002709)主要业务包括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锂离子电池材料、有机硅橡胶材料三大类;瑞泰新材(证券代码:301238)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材料以及硅烷偶联剂等化工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国氟化工行业产品总体可划分为无机氟化物、氟碳化学品、含氟聚合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半导体、通信、航空航天、国防、医药医疗、农药、纺织、新能源、环保等行业。报告期内,新能源、半导体、5G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应氟材料的配套需求。受益于上述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事业部的氟聚合物改性共聚单体、半导体与显示用氟溶剂清洗剂、半导体与数据中心含氟冷却液等产品的需求旺盛,进而带动了上述产品的业绩增长。
报告期内,国外主流的含氟冷却液供应商因环保原因供应不稳定,含氟冷却液供不应求,公司抢抓市场机遇,提高产能,保障对客户的交付,助力半导体行业发展。
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务涉及的行业包括医药、农药、显示、半导体、通信、汽车等,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市场消费能力息息相关,产品普遍具有技术要求高、准入门槛高、交付要求高、验证周期长等特点。市场机会主要集中在对高端产品及替代品的需求,市场增长潜力较大。
公司布局了较为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其中海斯福是国内六氟丙烯下游含氟精细化学品的龙头企业,公司以海斯福为核心成立有机氟化学品事业部,统筹有机氟化学品业务版块发。
N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