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主席在讲话中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媒体将之称为
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
首先是“牛”的翻译,英语中和牛相关的单词有许多,常见的有cattle、cow、bull和ox等,详细的解析可参见我们的。
其中ox最为符合“三牛精神”中牛的形象,ox一般指在经过训练后可在田间工作的牛,体积较大且强壮。西方人对ox带有一种敬重的心态,因为它们多指用来耕种的牛,是一种强健和勤劳的代表。而这也与中国人闻名世界的勤劳精神高度呼应。
那么三牛精神呢?我们注意到,一些媒体并未翻出“三”字,而是直接用“spirit of the ox”作为译文。
文中援引习主席讲话时,也直接将“三牛”的象征意义翻了出来,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考虑,这是能够让英文母语读者接受的翻译方法。
但翻译出“三”也未尝不可。一些中国政治语境中带有数字的词语,很多媒体也会直接采用带有数字的直译,再给出解释。如“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和“四个全面”(Four Comprehensives)。
比如我们注意到,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推特上用英语对“三牛精神”进行了描述,而她的译文便是“the ‘three ox spirit’。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发扬“三牛精神”,以不怕吃苦,永不气馁的牛劲牛力向前。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中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就叫“孺子”。齐景公十分宠爱这个孩子。有一次他竟自己口衔绳子、趴到地上,让孺子把他当牛骑。“孺子牛”其实是指齐景公及他对孺子的宠爱。
后来鲁迅《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后来,“孺子牛”就代指为人们服务的忠诚公仆。
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
而“拓荒牛”的雕塑,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代表了一种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
“拓荒牛”吃苦耐劳,肯干实干,不空谈,重行动,是改革开放中创业者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拓荒牛”,恐怕就是位于深圳市政府门前的铜雕了。
这头“拓荒牛”努力将身后的一个巨大的树根拉出地面。树根扎根很深、盘根错节,老牛为拉出它,勾头蹬腿,筋肉暴起,浑身使力,喘着粗气,树根已经被拉出了一大半。
华春莹对“拓荒牛”的翻译也非常简单易懂,“pioneering ox”。
“老黄牛”可能是三个牛的意象中在现今最常用的了。战士王杰同志的日记中就写道:“我们革命战士……要具备‘老黄牛’的忠心耿耿埋头苦干的精神。”
诗人臧克家也在《老黄牛》一诗中写下“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句子。
因此“老黄牛”就是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华春莹将之写为“persisting ox”。
N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