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健康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随着人均GDP 的增长,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医疗服务的需求的增加,为医院建设市场和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公司主要服务的客户系各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日常护理等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我国的就医人次和住院人数持续增长,持续增长的医疗需求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
卫生总费用。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 72,175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21,941.90亿元(占30.4%),社会卫生支出30,273.67亿元(占41.94%),个人卫生支出19,959.43亿元(占27.65%)。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7.10%
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例从1980年的3.15%增加到2020年的7.10%。由此可知随着我国GDP 的增长,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持基本上升趋势。
2020年我国个人卫生支出总额达19,959.43亿元,而在1980年该项支出总额为30.35亿元,增长了657.64倍。
(1)“十三五”规划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并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按照独立法人治理模式改革审批机构。
(2)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及健康发展:对未来医疗器械展业发展提出以下规划要求:①加强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②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导缺乏比较优势的医疗器械产品有序转出;④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国际先进的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
(3)“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重点部署先进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等任务,重点布局新一代植介入医疗器械。同时,将发展人口健康技术,重点部署医疗器械国产化。
(4)突发事件影响分析:短期来看,面对突发事件的短期爆发,医疗耗材行业能有望快速释放,在突发事件持续过程中及后续国家储备期能保持较高景气度;长期来看,随着民众防护意识的加强,相关口罩,消杀制品等可能成为家庭常备、高频使用产品,加之国家战略储备需求增加,利好行业内自动化水平高、具备多种医用防护产品转化能力的医药耗材龙头企业。
作为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庞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下,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2020 年,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医疗器械成为了最受关注的行业之一,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 版)》公布的数据,2020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4,935 亿美元,同比增长8.96%,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加强、全球人口自然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全球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将持续增长。
就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格局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医疗器械行业已步入成熟期,并形成庞大的销售网络。美国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市场,全球领先医疗器械企业在此聚集,领先的科技水平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领先地位。欧盟是仅次于美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良好的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医疗器械消费能力,保障了欧盟医疗器械市场的内需驱动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庞大人口基数带来的潜在需求,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医疗器械行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法规,多次提出将医疗器械作为发展的重点,对医疗器械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以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为方向,以临床及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技术突破为驱动,以重大产品研发为重点,以示范推广为牵引,创新链、产业链和服务链融合发展,加强医研企结合,着力提高国产医疗器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 2025年,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医疗装备安全可靠,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水平,医疗装备产业体系基本完善。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改善临床诊疗基础设施条件,适当超前配置大型医疗设备。在鼓励国产、优先国产、采购国产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随着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和个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持续加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 版)》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7,721亿元,同比增长21.76%。随着国家对医疗行业发展的愈发重视,人们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和健康意识增强,将驱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1底,我国共有医院3.66万家,其中有1.6万家建于2000年及以前,有1万家医院建于1980年及以前。
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发展较快,但相对于医疗服务市场迅速发展而言,目前我国医院卫生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目前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老百姓看病都集中在大医院,导致看病等待时间长,住院床位紧缺,各类医院床位利用率达90.10%,政府办医院床位利用率更高达96.4%。同时,由于在医疗设备、医疗检查等环节的管理与对接存在严重浪费,使本来就紧缺的医疗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老旧医院由于早期建设的观念所限,缺少总体规划与发展构想,医院建设一直处于见缝插针的状态,在长远发展运营过程,不断地暴露出如规划设计不合理、建筑陈旧、功能匮乏、环境杂乱、用地紧张、建筑密度高等诸多实际性问题,因此,当老旧医院的建筑环境与功能布局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时,改扩建医院就成为一种客观趋势。
我国82.78%的医院建于上世纪,超过半数以上的医院建于上世纪 80年代以前,老旧医院在规划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及医院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的品质和医院的工作效率。根据DECD数据,2020年,我国每十万人ICU病床数为4.5张,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如德国28.2张、美国21.6张、法国16.4张、日本13.8张,我国ICU病床设备配置率亟待提升。
目。
N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