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行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1、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本行董事长谢永林、行长胡跃飞、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会计机构负责人朱培卿声明: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线、第一季度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5、本报告中“本集团”指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平安银行”“本行”均指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理财”指平安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平安集团”指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注: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相关指标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计算。本行于2016年3月7日非公开发行200亿元非累积型优先股,于2020年2月发行3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永续债”),均分类为其他权益工具。在计算当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时,“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扣除了已发放的优先股股息8.74亿元和永续债利息11.55亿元。
注:根据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36号)的规定,基于实际利率法计提的利息计入金融工具账面余额中,于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收到或尚未支付的利息在“其他资产”或“其他负债”列示。除非特别说明,本报告提及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吸收存款”及其明细项目均为不含息金额。
报告期末至季度报告披露日股本是否因发行新股、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行权、回购等原因发生变化且影响所有者权益金额
注:非经常性损益根据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计算。本集团报告期不存在将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2)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以及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本行位列名单内第一组,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附加资本0.25%等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监管要求分别为7.75%、8.75%、10.75%。
(3)根据《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规定,对各股份制银行实行差异化动态调整的拨备监管政策。
注:上述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为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增减变动幅度超过30%的项目。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监管机构各项要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加大对居民消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涉农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效助力扩大内需,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持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金融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一季度,本行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策略方针,着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不断深化全面数字化经营,重塑资产负债经营,整体经营业绩表现稳健。
净利润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一季度,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50.98亿元,同比下降2.4%,主要是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净息差有所下降,以及债券和外汇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随着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向好,营业收入环比去年四季度增长8.3%。本集团实现净利润146.02亿元,同比增长13.6%;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年化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14.38%和1.08%,同比分别上升0.28和0.06个百分点。
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积极支持实体经济。2023年3月末,本集团资产总额54,558.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4,394.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本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优化业务结构,普惠、制造业、涉农、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负债总额50,091.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其中,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4,692.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2023年3月末,不良贷款率1.05%,与上年末持平;逾期贷款余额占比1.53%,较上年末下降0.03百分点;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84和0.71,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01和0.02;拨备覆盖率290.40%,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践行精细化管理,资本充足率提升。2023年3月末,得益于资本精细化管理、净利润增长等因素,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1%、10.66%及13.26%,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27、0.26及0.25个百分点,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实施网点智能化建设,合理配置网点布局。2023年3月末,本行共有109家分行(含香港分行),合计1,199家营业机构(含总行、分行及专营机构)。
2023年一季度,本行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民生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综合金融和科技赋能优势,持续深入贯彻以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相互衔接并有机融合的零售转型新模式,打造“智能化银行3.0”,零售业务总体实现稳健增长。
本行持续升级产品、客群经营、队伍等能力,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主办银行”。2023年3月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37,743.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其中私行达标客户AUM余额17,817.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本行财富客户130.4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1%,其中私行达标客户(私行客户标准为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8.3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2%。2023年一季度,本行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23.51亿元,同比增长4.8%。
产品升级本行持续提升资产优选与产品甄别能力,丰富、优化产品货架,一是打造“优选私募”品牌,在全市场私募机构中层层筛选,精选引入顶尖管理人;二是发力线上平台,推动公募基金中长尾基础客群的快速渗透,2023年3月。
N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