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分试题及答案

聪明的人并不都是天才,而天才是靠努力,靠勤奋得来的,这也验证了那句“天才出于勤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①常温下,0.1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酸钾中+5价碘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碘单质,每生成3 molI2转移5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5NA,正确;⑤由于粗铜中含有锌、铁等金属性强于铜的杂质先于铜放电,所以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A个电子,阳极不一定溶解32 g铜,错误。

3.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 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试题分析:完全反应生成硝酸,则整个过程中硝酸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即铜失去的电子都被氧气得到了。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68/22.4=0.075mol,则铜的物质的量为0.075×4/2=0.15mol,根据铜离子结合2个氢氧根离子分析,需要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3摩尔,则氢氧化钠的体积为0.3/5=0.06L,,即60毫升,选A。

试题分析: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A错误;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B错误;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正确;D.同温同容下,根据PV=nRT可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D错误,答案选C。

试题分析:A.MnO4-是紫色离子,不会大量存在于无色溶液中,A错;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K+、Na+、NO3-、Cl-四种离子在碱性环境中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对;滴加KSCN显红色的溶液中有Fe3+,Fe3+会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HCO3-和OH-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

8.某溶液除水电离出的H+、OH-之外仅含Fe2+、Na+、Al3+、Ba2+、SO42-、NO3-、Cl-中的4种,这4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无沉淀生成但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滤出沉淀,洗净灼烧后最多能得8.0 g固体

试题分析: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无沉淀生成但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钡离子,一定存在硝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生成的气体为一氧化氮;由于溶液中存在的4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根据溶液电中性,溶液中一定还存在一种阴离子,若是存在氯离子,溶液已经呈电中性,不会存在其它离子,所以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再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正电荷物质的量为:0.1mol×2=0.2mol,负电荷物质的量为:0.1mol×2+0.1mol=0.3mol,溶液中一定还存在0.1mol正电荷,该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该离子为钠离子。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钡离子,A正确;B、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不会消失;根据反应方程式NO3-+3Fe2++4H+=NO↑+3Fe3++2H2O可知,亚铁离子不足,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硝酸根离子不会消失,B错误;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为氧化铁,根据铁离子守恒,生成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为:0.05mol×160g/mol=8.0g,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该溶液中除H+、OH-之外所含离子是Fe2+、Na+、NO3-、SO42-,D正确,答案选B。

10.某溶液中含有NH4+、Mg2+、Fe2+、A13+和SO42—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氢碘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离子有 ( )

试题分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铵根离子、镁离子、亚铁离子、硫酸根都反应,分别生成气体或沉淀,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加热情况下,氢氧化亚铁变成氢氧化铁,加入过量的氢碘酸,偏铝酸根离子反应回到铝离子,氢氧化镁反应回到镁离子,氢氧化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以减少的离子有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选C。

12.工业上从含硒的废液中提取硒的方法之一是:用硫酸和硝酸处理废料,获得亚硒酸和少量硒酸,再与盐酸共热,硒酸转化为亚硒酸(2HCl+H2SeO4=H2SeO3+Cl2↑+H2O),在亚硒酸溶液中通入SO2,有单质硒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题分析: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2HCl+H2SeO4=H2SeO3+Cl2↑+H2O中,氧化剂是H2SeO4,氧化产物是Cl2,所以氧化性H2SeO4Cl2;在Cl2+SO2+2H2O =2HCl+H2SO4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H2SO3是还原剂,则氧化性Cl2H2SO3,A项正确;B.同一主族的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SSe,所以酸性:H2SO4H2SeO4,B项正确;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析出l mol硒,转移4mol电子,则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44.8 L SO2,C项错误;D.在亚硒酸中Se的化合价为+4价,介于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间,理论上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根据化学反应2HCl+H2SeO4=H2SeO3+Cl2↑+H2O、Cl2+SO2+2H2O =2HCl+H2SO4,还原性:亚硫酸大于亚硒酸,D项正确;答案选C。

13.在酸性Fe(NO3)3溶液中逐渐通入H2S气体,不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14.向100mL由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FeI2配成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3.36L(标准状况),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一半的 Fe2+被氧化成Fe3+,则原混合液中FeI2的物质的量溶度为( )

试题分析:还原性是I-Fe2+Br-,即氯气首先氧化碘离子,然后再氧化亚铁离子,最后氧化溴离子。氯气的物质的量是3.36L÷22.4L/mol=0.15mol,反应中得到0.15mol×2=0.3mol电子。设原混合液中FeI2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x+x=0.3,解得x=0.1,所以碘化亚铁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mol÷0.1L=1mol/L,答案选B。

15.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

Categories:

No Respons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