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以两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当前国内生产乳酸所使用的发酵底物主要是从玉米等农作物中提取的淀粉糖,因此,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种植业是乳酸产业链的上业。2017-2022年期间,我国玉米的产量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2022年玉米产量2.77亿吨,比上年增长1.7%。随着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持续增加,种植技术不断突破,玉米的产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现阶段我国玉米的供应量总体保持稳定。
2022年国内玉米价格走出了一条明显的“N”字型震荡趋势。2022年1-4月份受俄乌战争影响,玉米出口占全球出口量10%左右的乌克兰,其粮食生产和出口受到了威胁,在粮食危机的担忧下,国际玉米价格上涨。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玉米进口国,国内玉米价格也同步上涨。2022年 4月份国内饲用稻谷定向拍卖开启,对玉米价格上行形成了一定的限制,使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在2022年4月底达到历史性的顶点。2022年5-7月份随着饲用稻谷拍卖重启,且周度投放量从原来的100万吨翻至200万吨,超出市场预期,同时加上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和产业基本面共振下,玉米期货价格开始下跌。2022年6-7月份东北地区出现内涝,局部减产较为严重,但对国内整体玉米产量影响有限,但在此期间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开始在此进入上行趋势。2021年河南等地受洪涝灾害影响比较严重,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单产出现明显下降,导致2021年玉米结转库存不高,加上2022年9月份以来农户在高种植成本之下出现的惜售心态,主产区售粮进度偏缓。根据钢联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东北产区售粮进度为21%,比过去5年的均值慢5.6%,因此导致玉米价格阶段性供应不足,使得玉米价格在2022年年末价格成继续上行态势。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为1,742万公顷,同比下降2.43%。其它地区主要受到过去两年玉米价格上涨、种植收益较高的刺激,种植面积同比略有提升。华北黄淮地区种植面积1,501.9万公顷,同比增长0.3%,西南等其它地区种植面积1,061.1万公项,同比增长1.1%。综合影响之下,全国种植面积总计4,205万公顷,同比下降0.6%。2022年玉米产量2.77亿吨,比上年增长1.7%。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2年中国玉米进口量2062万吨,同比减少27.3%。
从金额方面来看,2022年中国玉米进口金额7100.6百万美元,同比减少11.6%。
乳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重要的有机酸,乳酸及其盐类等衍生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化工等传统应用领域;而乳酸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聚乳酸(PLA)作为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环保绿色的新型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在纺织、塑料、包装、农用地膜、现代医药、3D打印、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农业/园艺、玩具到纺织品等新兴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推进乳酸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动技术革新,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扶持和鼓励行业持续发展。
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聚乳酸纤维等生物基化学纤维单体及原料纯度,加快稳定、高效、低能耗成套技术与装备集成,实现规模化、低成本生产。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天然纤维、木浆、聚乳酸的应用比例,推广可降解一次性卫生用品和可重复使用产品,开展可生物降解非织造布及制品认证工作,加强环境友好产品推广。
此外,各省市也出台了各项政策,助力乳酸行业稳步发展。2022年6月,天津市发布《天津港600717)保税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依托纳通医疗和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技术和平台资源,加快天津市生物基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生物基聚乳酸材料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2022年6月,河南省发布《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重点支持郑州航空港区骨干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加快具有优势的乳酸、聚乳酸等关键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2022年6月,广东省发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攻克并推广医用聚乳酸在外科手术缝合线、骨科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广州石化基地重点发展基础化工材料的综合利用,带动产业链中下游项目建设。2023年 1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围绕聚乳酸、聚酰胺、聚羟基脂肪酸酯等重点生物基材料,加快构建产品物理化学性能、不同工艺加工性能、不同条件下降解性能等标准。
2017-2022年期间,我国乳酸及其盐和酯的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出口金额高于进口金额。在此期间,我国乳酸及其盐和酯产品的进口总体上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2022年产品进口量共计1.62万吨,同比增长了9.44%。产品出口量在2019年过后,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乳酸及其盐和酯的出口量共计 8.81万吨,同比增长了 7.73%。进口金额和出口金额总体均保持增长的态势,2022年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了18.04%,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22.59%。
全球乳酸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泰国、西欧、中南美及日本等,绝大部分厂商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产。生物发酵法是乳酸生产主流工艺,发酵控制与分离提纯是工艺难点。根据智研咨询统计,全球乳酸产能从2021年的75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99.5万吨,增长幅度达到32.67%;我国是全球第二酸消费国,也是最大的乳酸出口国,产能占全球的50%左右。全球乳酸现有产能超过10万吨规模的企业有荷兰的Corbion公司、美国的NatureWorks公司,以及我国的金丹科技、安徽丰原。前四家企业的总产能达到75.5万吨,占总产能的75.88%,我国领先的两家企业产能占总产能比重达到30.65%。现阶段,国内乳酸企业产能集中度高、市场竞争格局较好,受益于下游广泛的应用领域,乳酸企业大力发展产业的建设。随着乳酸行业的持续发展,各企业加大产能布局,生产工艺不断创新,我国乳酸产能规模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全球对乳酸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力度在逐年加大,其研发方向为低成本、高收率、高品质和无污染。随着新的发酵技术和分离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使得乳酸生产的技术不断更新,极大地推动了乳酸行业的发展,将大大提高乳酸的发酵转化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副产物生成和环境污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在行业的持续发展下,下游应用领域开拓和聚乳酸生产技术的进步将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乳酸及盐类等衍生物的产销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各乳酸企业持续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创新生产工艺,积极推动食品饮料、医药护理等高附加值行业的综合应用研究,稳步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乳酸是一种历史悠久且重要的有机酸,现阶。
N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