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云南山区问一位村医:你们有降压药吗?村医说‘储备充足,没人用’。那用得最多的药是什么?是头痛药。其实一量血压,这些‘头痛’患者血压往往已经高达18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霍勇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在基层地区还亟待提高。日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共 280 余位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聚焦30余年来我国高血压防治历程,共话如何降压达标。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1》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 2.45 亿。“健康中国2030”提出将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到50%以上,但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为 16.9%,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达标率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教授表示:“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控制血压的达标,降低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的总风险,血压达标才是高血压治疗的硬道理。”
想要有效地给血压“维稳”,保证患者得到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要,包括正确生活方式干预与积极治疗。对此,《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指出心血管高危风险患者应积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患者可进行1-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若血压仍不达标,可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尽管过去30多年来中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高血压病研究室主任冯颖青表示:“从全国调研来看,目前我国治疗率只有五成,达标率只有16.8%,与发达国家近60%的达标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目前要做的,第一是扩大筛查率,第二是管好病人达标,管好高危人群,做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共管’,这样才有可能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控制下来。”
“两类人群值得关注。一个是边远基层地区群众的知晓率偏低,另一个是目前年轻人群的发病率升高。从2018年中国慢病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数据来看,我们的高血压患病率以青年和中年上升为主,其中中年上升了50%,青年上升了144%,而老年人上升了25%。这说明要注意管理好中青年的血压,减少他们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冯颖青呼吁,关注“职场高血压”人群。据悉,广东正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希望通过大型企业体检等方式,尽早筛查出年轻患者或高危人群。
目前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五大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钙离子拮抗剂)。霍勇教授介绍:“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类药,尤其是后者,更新速度很快,市场上有很多新的药物。”
“作为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方案时,首先看的是降压效果,还要看对靶器官有没有保护作用,以及有没有副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董吁钢教授表示,例如ARB类药物,也就是市场上见到的各种“沙坦”类药物,优点是极少的副作用、禁忌证相对少,还能保护靶器官,改善心、肾功能。目前,ARB 类降压药已被国内外高血压指南一致推荐为降压治疗的起始与基础用药之一。
在我国,ARB 类药物最早上市的是氯沙坦,然后是缬沙坦,还有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美卡素,以及最新的美阿沙坦钾。“这些药特点不一,例如美阿沙坦钾,半衰期长一些,它的蛋白结合力高,这样对非杓型高血压控制得更好一些。”董吁钢表示,一般在临床血压控制中,医生希望在用药一个月到三个月内很好地控制血压。如果用药一个月血压控制还相差甚远,就会考虑调整药物。如果患者对目前用药很适应,而且血压控制得很好,则没有必要换药。
董吁钢表示:“今年1月起,美阿沙坦钾片等的一批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于今年 3 月起正式实施。这既能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也能显著提高高血压的管理质量,节约医疗资源和社会成本。希望有更多、更新的高血压药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我曾在云南山区问一位村医:你们有降压药吗?村医说‘储备充足,没人用’。那用得最多的药是什么?是头痛药。其实一量血压,这些‘头痛’患者血压往往已经高达180。”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霍勇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在基层地区还亟待提高。日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共 280 余位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聚焦30余年来我国高血压防治历程,共话如何降压达标。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1》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约为 2.45 亿。“健康中国2030”提出将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到50%以上,但目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仅为 16.9%,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达标率是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尽管过去30多年来中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高血压病研究室主任冯颖青表示:“从全国调研来看,目前我国治疗率只有五成,达标率只有16.8%,与发达国家近60%的达标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目前要做的,第一是扩大筛查率,第二是管好病人达标,管好高危人群,做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共管’,这样才有可能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控制下来。”
“两类人群值得关注。一个是边远基层地区群众的知晓率偏低,另一个是目前年轻人群的发病率升高。从2018年中国慢病及危险因素的调查数据来看,我们的高血压患病率以青年和中年上升为主,其中中年上升了50%,青年上升了144%,而老年人上升了25%。这说明要注意管理好中青年的血压,减少他们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冯颖青呼吁,关注“职场高血压”人群。据悉,广东正开展大规模人群筛查,希望通过大型企业体检等方式,尽早筛查出年轻患者或高危人群。
目前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五大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CCB(钙离子拮抗剂)。霍勇教授介绍:“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类药,尤其是后者,更新速度很快,市场上有很多新的药物。”
“作为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方案时,首先看的是降压效果,还要看对靶器官有没有保护作用,以及有没有副作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董吁钢教授表示,例如ARB类药物,也就是市场上见到的各种“沙坦”类药物,优点是极少的副作用、禁忌证相对少,还能保护靶器官,改善心、肾功能。目前,ARB 类降压药已被国内外高血压指南一致推荐为降压治疗的起始与基础用药之一。
在我国,ARB 类药物最早上市的是氯沙坦,然后是缬沙坦,还有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美卡素,以及最新的美阿沙坦钾。“这些药特点不一,例如美阿沙坦钾,半衰期长一些,它的蛋白结合力高,这样对非杓型高血压控制得更好一些。”董吁钢表。
No Responses